庆阳市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华峰谈《推进庆阳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
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选择。我国有12亿亩左右的人工林,尤其经济林、用材林面积大、占比高,这些资源都是林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绿色银行”。今年,按照甘肃省委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具体要求,庆阳市林草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盘活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生态增效和乡村振兴”的“四赢”目标。
一、要明确林下经济发展新方向。林下经济是充分挖掘林地资源,全面利用森林空间维度,选择适宜的林下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环境条件,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休闲旅游、生态康养和林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活动,延伸林业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目标的有效举措。一要坚持绿色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要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既要坚持生态优先,更要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稳步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因果。庆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要突出发展林下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从而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和渠道。二要坚持集约发展,按照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科学论述,林下经济必须以森林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提升林地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全面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多种经营,使农林牧副渔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推动林下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三要坚持链式发展,要把林下经济定位在农民增收的新目标上,采取“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合作社 农户”“经济组织 中介机构”等多种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延长林草产业链条,循环发展林下产业,培育全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要积极引导发展“林-草-畜(禽)”“林-果-药(蜂)”“林-花-鱼(药)”等多种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支持鼓励农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产一加一销”一体化产业格局,主动向市场提供绿色无公害林产品。
二、要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思路。现阶段,我国18亿亩耕地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27亿亩林地必然要解决好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年降雨量充足,林地资源丰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空间布局中水土保持区,林业生态建设尤为重要,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发展林下经济。一要合理布局,坚持“举绿色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发展思路,彰显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全市的农牧业、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业紧密结合,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要建成南部绿色种植产业区(发展林下黑木耳、羊肚菌、金银花、平菇、柴胡、连翘等种植)、北部环保养殖产业区(林下养殖二代野猪、黄牛、梅花鹿、黄羊等畜类)、中部林产品加工产业区(加工活性炭、脱苦杏仁、木器制品、果酒、果醋、果脯等)、东部康养旅游产业区(以东部子午岭为依托,打造花奚谷、秦直道、药王洞等康养旅游胜地)、西部经济养殖产业区(养殖鸡鸭鹅、鹌鹑、黑乌鸡、香醇雁等禽类)五个林下产业区,形成区域特色。“十四五”期间,全市发展特色经济林5万亩,提质增效10万亩;林产品产量达到3万吨。二要精准谋划,要用全新的理念、超前的思维、高瞻的目光、长远的规划,准谋划林下经济,科学制定实施《庆阳市林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把林下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纳入《庆阳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从融支持、产业扶持、财政奖补等方面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使林下产业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和“一带一路”生态倡议积极探索和实践。三要建设基地,要科学规划一批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以基地促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庆阳市自然条件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基地建设为平台、增加收入为目标,大力建设林果基地,逐步实现区域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建成以董志塬、驿马塬、西华池塬等塬面为主的红富士苹果基地,以早胜塬、宫河塬为主的鲜食杏基地,以镇原、华池、环县为主的仁用杏基地,以马莲河流域为主的李子、大枣基地,在华池县建成10万亩沙棘基地,林果产业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三、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类型。庆阳市降雨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26.15%,是绿色林产品最佳生产基地。要在不破坏生态功能和林地现状的情况下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就必须在林下产业上下功夫,做足林下经济文章,探索“四大类型、十种模式”的林下经济,生产多种多样的绿色产品,带动林区种养业、旅游业持续发展,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林木资源永续利用的发展目标。一是林下种植型。探索“政府扶持,组织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发展举措和“山、水、林综合治理,高、中、低立体开发,长、中、短效益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重点在林业循环发展上下功夫,按照林间作物可分为“林-药”“林-苗”“林-草”“林-菌”“林-菜”5种模式。二是林下养殖型。要盘活林下资源,立体布局空间,综合开发林地,在林下养殖野猪、香醇雁、黑乌鸡、孔雀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畜禽,根据养殖种类可分为“林-禽”“林-畜”“林下特种养殖”3种模式。三是林下休闲型。充分发挥森林氧吧与负氧离子较丰富的优势,以“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休憩娱乐”为主题,发展林下康养、垂钓、采摘、休闲、娱乐、野炊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四是林产品加工型,对木材、果品、林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脱苦杏仁、木器制品、活性炭、果酒、果醋、果脯、沙棘汁、沙棘油、金银花茶等下游产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